一、业务概述
本公司专注于为企业提供全面、专业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简称“双体系”)创建服务。以国家水利行业安全生产政策法规为导向,结合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供水排水等业务场景特点,通过科学的风险辨识、精准的分级管控与高效的隐患治理,构建全流程、闭环式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有效防范和遏制水利生产安全事故,助力企业实现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二、核心业务内容
(一)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1.风险辨识与评估:组织专业团队深入企业作业现场,采用安全检查表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风险矩阵法等多种科学方法,对水利工程施工、大坝运行、泵站机电设备操作、河道疏浚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系统的风险辨识。结合水利行业风险特点与企业实际情况,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形成详细的风险清单。
2.风险管控措施制定: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从风险公告、工程技术、管理措施、教育培训、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六个维度,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管控措施。
3.风险分级管控可视化:绘制企业风险四色分布图,以红、橙、黄、蓝四种颜色直观展示不同区域、不同作业环节的风险等级;制作岗位风险告知卡,标明岗位主要风险因素、管控措施、应急处置方法等内容,张贴于作业现场显著位置,实现风险管控的可视化、透明化,提升全员风险防范意识。
(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
1.隐患排查标准制定:依据水利行业安全生产相关标准规范,结合企业实际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特点,制定涵盖水利工程设施、机电设备、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等全要素的隐患排查标准和清单。明确隐患排查的内容、方法、频次和要求,确保隐患排查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
2.隐患排查与治理:指导企业建立常态化的隐患排查机制,组织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一线作业人员开展定期排查、专项排查和日常巡查。对排查出的隐患,按照“五定”原则(定整改措施、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资金、定整改期限、定应急预案)制定整改方案,督促企业及时消除隐患。同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实现隐患排查、登记、整改、验收、销号的全过程闭环管理。
3.隐患数据分析与预警:对隐患排查治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挖掘隐患发生的规律和趋势,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建立隐患预警机制,当隐患数量、类型或严重程度达到一定阈值时,及时向企业发出预警信息,指导企业提前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隐患升级为事故。
三、实施步骤
(一)前期调研与诊断
深入水利生产经营单位,通过资料收集、现场勘查、人员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企业安全生产现状、管理水平、人员素质、设备设施运行情况等,对企业现有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进行诊断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双体系创建提供依据。
(二)体系设计与方案编制
根据前期调研诊断结果,结合水利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需求,设计符合企业实际的双体系框架和运行模式。编制详细的双体系创建实施方案,明确创建目标、工作内容、实施步骤、时间节点和保障措施等,确保双体系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三)培训与宣贯
组织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双体系建设培训,包括企业管理层、安全管理人员、一线作业人员等。培训内容涵盖双体系建设的政策法规、理论知识、实施方法、操作流程等,提高全员对双体系建设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全员参与双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宣传栏、标语、会议等多种形式开展双体系建设的宣贯工作,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四)体系建设与运行
按照双体系创建实施方案,指导企业逐步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在建设过程中,加强现场指导和技术支持,及时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双体系建设工作质量。同时,推动企业试运行双体系,通过实际运行检验体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优化。
(五)验收与持续改进
组织专家对企业双体系建设成果进行验收评估,对照双体系建设标准和企业实际运行情况,对体系建设的完整性、有效性、适用性等进行全面评价。针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指导企业进行整改完善。帮助企业建立双体系持续改进机制,定期对双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审和优化,不断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四、服务特色与优势
(一)专业团队保障
拥有一支由水利工程、安全工程、机电设备等多专业领域专家组成的技术服务团队,团队成员具备丰富的水利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和双体系建设实践经验,能够为企业提供专业、精准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二)定制化服务
充分考虑不同水利生产经营单位的业务类型、规模大小、管理水平等差异,为企业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双体系建设方案,确保双体系与企业实际情况深度融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三)全过程跟踪服务
提供从双体系创建前期调研到后期验收评估以及持续改进的全过程跟踪服务,建立长效服务机制,及时响应企业需求,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供长期、稳定的技术保障。
(四)资源整合优势
与水利行业主管部门、科研院校、行业协会等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和行业动态信息,并将其融入双体系建设中,确保企业双体系建设符合行业发展要求。